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在市审改办的大力支持和市直相关单位的积极配合下,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突破改革难点,打造“区域评估”试点单位,率先完成水保、文评、环评、地震安全、地质灾害、压覆矿产6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报告编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降低企业成本”的方式,努力把辽河开发区打造成为“审批事项和层级最少、审批集中度和效率最高、审批流程和服务最优”的地区。
一、多番专家级论证,明确可操作性评估项目
2018年4月,市政府将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确定为“区域评估”试点单位。为迅速开展好此项工作,经开区建立评审事项清单,规划出时间表、路线图,对区域评估工作的各个环节逐一攻破。
一是选定试点区域,逐步推动评估工作开展。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规划一期61.22万平方米区域开展试点工作,该区域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相关产业,本着“分区域、分批次”的原则,逐步推进区域评估工作全面开展。
二是组织专家论证,确定可操作性的评估项目。经开区初步选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土地勘测、地价评估等11项涉及第三方评估的事项进行论证。经与市审改办、市水保局等市直部门对接,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等各领域专家先后召开8次大型论证会,逐步排除暂不涉及、审批权限未下放、资金浪费等评估项目,最终选定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地震安全性评价、文物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6项区域评估事项。
二、国家级评审机制,打造水土保持全国第一家
一是选定有资质的第三方评估机构,确保报告的权威性。为做好区域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经开区在全国范围内选取实力雄厚、技术过硬、综合实力较强、有资深执业能力及执业经验的大型国有第三方编制机构进行合作,为全部区域评估项目的完成奠定基础。
二是携手央企,率先完成水土保持评估。区域水土保持评估作为已知的国内第一个不针对具体项目建设,而对正片规划园区开展水土保持区域评估的工作,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开创性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得到了水利部水保中心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并委托大型央企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做好此项的方案评估,为此项工作的顺利完成打下基础。最终,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是由国家水利部水保中心、松辽委评审评定,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辽河经济开发区成为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完成的经济开发区。
三、成果共享,实现“政府买单,企业受益”
一是完成报告编制,实现降级或不再单独审批。历经4个多月评估评审阶段,辽河经济开发区最终实现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等6项全部区域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降级审批外,其余5项区域评估均不需要重复审批,审批程序由报告书变为报告表,报告表变为登记表。
二是缩短审批时间,节省审批费用。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区域评估工作的落地,按照区域内入驻40户企业、每户1.5万平方米估算,将会为入驻该试点区域的项目节省资金440余万元(仅含中介服务收费),省时109天,即使6项评估并行办理也可省时45天。
三是经验复制推广,利及其他兄弟园区。按照市政府将辽河经济开发区区域评估试点开展工作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的相关文件要求,4月底前,经开区将做好宣传培训工作,将经验做法、评估服务、报告编制等经验逐项分享给其他兄弟园区,做到“经验分享,成果共享”。
区域评估的完成,并未代表深化“放管服”工作的终点,经开区本着观念创新、突破发展的理念,正在不断探索更加便民利企的审批服务方式,全面推动建设工程领域实现“联合踏勘、联合测绘、联合审图、联合验收和多评合一”,推广预审代办、模拟审批、容缺审批、绿色通道、首席服务官和数字化审图、告知承诺、快递送达等便利化措施,最终实现辽河经济开发区“放管服”向纵深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