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优化营商环境

2018年以来营商环境建设的亮点工作、成果及下步工作打算

来源:辽河经济开发区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2-27

【字号:

分享:

一、开展区域评估,多方式降低企业成本

2018年4月份,市政府将辽河经济开发区确定为区域评估试点,经开区领导先后赴南京开发区、南京江水新区和烟台经济开发区对区域评估工作进行学习,借鉴先进园区做法,推进区域评估工作。经充分论证,经开区选取一期61.22万平方米区域开展试点,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地震安全性评价、文物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评估6项涉及第三方评估的事项进行区域评估,由经开区形成整体性、区域化评估评审结果,提供给进入该区域的建设项目单位共享使用,单体建设项目审批时简化相关环节、申请材料或者不再进行评估评审。目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项目的完成为全国第二家、东北第一家。下一步,经开区将按照市政府下发《营口市复制推广“区域评估”改革试点经验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积极开展复制推广工作,对参与复制推广的各级经济开发区(园区)针对成功的6项评估事项,开展集中辅导培训,同时继续推进区域评估其他工作的开展。

二、达成飞地合作模式,实现区域间协同发展

2018年,经开区在互联网上采取布点式区域信息搜集工作,全方位获取先进地区的园区信息,从全国30多家园区中精心挑选出8家与经开区产业定位相符的先进园区进行对接。目前,经开区已分别与泉州台商投资区、福州福兴经济开发区、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下一步,辽河经济开发区将与温州经济开发区签订正式合作协议,辽河经开区已规划2平方公里准备建设温州飞地经济产业园,计划进驻项目10余个,由辽河经开区和温州经开区共同组织招商项目的筛选工作,并派驻工作人员到温州经开区定期学习交流,对标学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建立重点项目无偿代办,“模拟审批”、“多证联办”绿色通道等一系列快速审批机制。同时,建立驻企服务员等助企扶企系列制度,让投资者来的放心,服务的满意,形成良好的投资服务环境。

三、实施网格化管理,点对点帮扶企业

辽河经济开发区创新管理模式,对项目(企业)实行“一个项目(企业)、一个领导、一个团队、一帮到底”的定向帮扶制度,并在“四个一”帮扶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企业走访联络制度,对企业实行网格化管理,管委会每名人员作为联络员负责固定6户企业,确保每户企业都有固定人员负责,每月定期安排走访企业。通过网格化管理,对“点对点”的情况密切联络跟踪,一是全面掌握企业在生产经营、安全生产、党建等方面遇到的困难、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帮助解决,做到日跟踪、周调度、随时协调制度;二是重点解决项目建设各阶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项目落地开工的立项、土地、规划、环评等手续办理,为项目建设提供各种要素保障,促进项目及时开工和顺利实施。截至目前,经开区共收集企业项目、技术需求信息56项,已解决30项;企业融资需求18项,已落实13项;盘活闲置厂房面积36600平方米;解决企业用工需求500人;规上企业帮扶问题共解决8项。下一步,经开区管委会将继续加大企业走访力度,在为企业解决困难的同时,通过建立微信平台、网站等方式,拓宽企业间的联系,形成园区内部企业链条,促进企业间的相互发展,实现互融互通发展的格局。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