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2024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及2025年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25-08-15

【字号:

分享:

2024年以来,辽河开发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锚定营口“三地四市”的建设任务,全力推进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任务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切实找准突破和改革重点进行集中攻坚。现将2024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及2025年工作安排报告如下。

一、2024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自身建设不断增强

1.强化理论基础学习。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组建党纪学习教育工作专班,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实地调研指导等方式,为基层党组织教方法、补差距,确保党纪学习教育精准对标、走深走实。累计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1次,专题研讨5次。

2.抓实基层服务大局。制定党建工作指导方案,派驻党建指导员10名,有效加强和改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新建非公党支部1个,党组织覆盖率提升至88.1%。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明显,获评市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市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市级五星级党组织1个,市级示范党组织1个。在组织防汛救灾、义务献血工作中,辽河开发区均受到市级表彰。

3.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聚焦主责主业,落实巡察整改工作要求,按照“管委会+公司”运行机制要求,厘清了管委会与国企公司职责划分,实现扁平化管理。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推动园区管理体制更加合理、指挥运转更加高效、业务导向更加鲜明。

(二)经济建设稳中向好,项目建设成果显著

1.主要经济指标持稳向好。2024年,主要经济指标和支撑GDP指标均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9.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74亿元,增长20.98%;千万元以上开复工项目完成2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个;建筑业产值完成1.84亿元,增长26%;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速达到33.6%;引进国内到位资金完成3.3亿元,增长52.1%;签约项目21个,增长10.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53亿元,下降10.2%;税收收入完成2.46亿元,下降5.7%;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1.67亿元,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14万美元,增长16.7%。

2.擦亮两块特色园区金字招牌。一是擦亮“辽河开发区专用车制造产业园”金字招牌。以成功获批省级特色产业园区为契机,力争以金天马一期、二期项目为依托,引进上下游配套项目,积极谋划打造东北地区最大的集聚物流、融资、销售为一体的“商用车交易配送中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东北三省规模最大的商用车交易、专用车汽配件供销、物流车队集散基地,切实发挥专用车产业园集聚效应。二是擦亮省级农产品深加工集聚区金字招牌。继续发挥好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优势,在已集聚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60余家,行业重点企业14家,涉农上市公司子公司6家的基础上,吸引更多优质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到辽河开发区实现品牌升级、创新发展。

3.产业链招商模式成果显著。一是充分发挥头部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围绕主导产业在北京、上海、青岛、杭州等地精准招商,2024年开展“走请”活动103次,完成签约千万元以上项目21个,其中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个、签约5亿元以上项目3个、签约域外项目5个。投资5.5亿元金天马二期汽车零部件项目正在进行规划设计,预计2025年3月份开工建设;投资1亿元的营口海升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高端特水苗种饲料项目完成签约,该公司是上市企业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辽河开发区内再次投资项目,充分体现了企业对园区营商环境的信任。二是智能制造产业园招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已成功引进5家汽保相关企业,租赁面积25900平方米,入驻率达70%,总投资1.6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产值2亿元,税收1200万元,带动就业500人,汽保油缸生产项目和汽保电机生产项目的成功入驻,填补了营口地区空白,进一步完善了产业链条,为辽河开发区产业完善与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

4.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围绕全年26个开复工项目任务,深入实施项目管家、挂图作战等工作机制,抢抓项目建设黄金期,总投资15亿元的辽宁金天马专用车制造项目于2024年11月实现部分投产;总投资5亿元的北京科泰纳米滤膜项目已投入生产,实现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当年升规;投资1亿元的辽宁希泰50万支集成电路设备关键零部件项目,厂房办公楼主体已建成,2025年5月陆续投产。

(三)全面激活创新动力,企业发展日益优化

1.扶持传统企业增资扩产。一是抓好上市企业扶持。抓好辽宁希泰科技上市企业扶持,通过在政策、产品、营销等方面对企业的指导,企业纳税从2022年300万元提升到2024年预计实现7000万元,增长了22倍,预计2026年可实现营口地区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目标。二是帮助企业对接合作,推进华虹服饰与行业龙头大连隆之华合作承接安踏品牌代工、推进航星实业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合作研发玻璃幕墙防火新材料产品、推进裕隆光电与中国煤炭集团北京煤炭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合作,通过政府帮扶对接的形式推动传统企业扩大产能。

2.培育企业能力提升。一是加大总部经济引进力度,2024年,引进总部经济企业5家,推动以营口冠盛石化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总部经济企业将产品拓展到东北市场销售。2024年冠盛实业贡献税收8000万元,为园区实现税收快步提升做出巨大贡献。二是以激发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持续助力企业提档升级。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2024年全市新增8家省级绿色制造单位中,辽河开发区中兴线缆和辽宁希泰2家企业位列其中,被评为辽宁省“绿色工厂”,是辽河开发区在培育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坚实成果。此外,晨光植物公司入围“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成功培育辽宁鑫兴阿特彩科技有限公司获评“营口市阿特彩水性涂料市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裕隆光电、希泰科技2户企业获得营口市全面振兴新突破就业贡献突出企业奖、投资贡献突出企业奖,裕隆光电有限公司在辽宁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一等奖。三是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现有工业企业497 家,其中2024年新增生产型企业53家、轻资产企业38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户、高新技术企业11户、雏鹰企业1户、瞪羚企业1户,“小升规”企业4户。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5100万元。此外,为智泽源项目、辽宁希泰项目争取辽宁省区域协调发展专项资金共计1847万元,为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7000万元,充分发挥资金争取对项目的助力作用。

3.闲置资产有效盘活。一是盘活闲置企业方面,针对闲置土地闲置资产的不同情形进行分类处置,提升闲置资源利用率,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深入开发寻求合作,唤醒沉睡资源,实现存量资产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2024年盘活闲置土地8.6万平方米,盘活闲置厂房及办公楼7.9万平方米。二是盘活国有资产方面,从解决人才住房问题入手,帮助小微企业引人、留人,通过盘活国有闲置资产打造辽河开发区“人才公寓”,提供93个可拎包入住房间,入住率达到95%,已为200余名外地职工来园区工作解决了后顾之忧,为50余户企业留住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

(四)风险防范不断增强,防控能力逐步提升

1.环境治理能力提升。积极落实中央环保督察迎检工作,与生态环境部、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合作,召开7次专题会议,目前已完成硼泥堆场环境现状调查评估报告、硼泥处理处置建议、硼泥危害性鉴别报告、硼泥堆场整改工作方案,下一步将采取外运填埋方式开展硼泥治理工作。

2.应急治理能力提升。深入推进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走深走实,通过干部下沉助企安全检查、应急疏散演练、应急信息化建设、安全专家隐患排查、安全生产主题活动等方式,提升园区各行业领域和497户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百余项,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年无安全生产事故。

3.债务化解能力提升。加强债务管理,筑牢债务风险底线。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已于2024年6月底通过再融资方式化解隐性债务315万元,已完成隐性债务清零的目标任务。全年债务支出足额纳入预算,按期偿还全口径债务利息1431万元,切实防范债务风险。

二、2025年工作安排

2025年,辽河开发区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引领,坚持稳中求进总目标,力争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税收收入增长20%、引进国内到位资金增长20%、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10%的目标。围绕主要经济指标,重点抓好以下方面:

(一)抓招商,扩大开放。一是全力打造“百亿产值、百亿投资”的双百园区。以辽河开发区专用车制造产业园获批省级特色产业园区为契机,充分释放金天马龙头企业的“链主效应”,在特色产业园内力争打造东北地区最大的、总投资50亿元、占地26万m2的商用车交易配送中心项目,正在推进农发城乡建设(陕西)集团商用车交易配送中心项目尽快签约落地,着力打造100余家物流公司、30余家金融机构和80余家汽车零部件销售企业的高度集聚。二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利用园区三大主导产业和金天马等龙头企业吸引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来园区投资兴业,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推进投资2亿元的营口风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及仓储物流项目、投资1亿元的辽宁耕耘生态肥有限公司复合肥料生产加工项目等重点项目,确保项目尽快落地。三是发挥智能制造产业园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围绕产业园招商引资工作,着力打造“数字化、智能化、全产业链”的上下游配套产业园。推动5个已签约项目尽快投产,预计2025年将为园区贡献固投1.5亿元;推动5个在谈项目尽快完成签约入驻,实现投资收益1亿元。

(二)抓政策,谋划发展。制定《辽河开发区三争取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以新出台《辽宁省经济社会若干领域稳增长惠民生政策举措》文件为指导,全力争取项目、资金、政策。一是将项目谋划和资金争取作为重中之重,结合辽河开发区自身实际补齐短板,积极争取专项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拟谋划包装项目6个,共计8.5亿元。包括商用车交易配送中心(一期汽车拆解基地项目)拟争取资金5亿元、辽河开发区(一期)市政管网雨污分流改造项目拟争取1.5亿元、硼泥治理项目拟争取1.5亿元等,为基础设施完善拓宽资金渠道。二是积极争取资金,推进辽宁营口陆港枢纽重点产业园区协同发展项目。积极争取亚投行1亿美元贷款用于二期南扩区4.12平方公里土地开发,按照序时进度推进项目尽快批复,提升园区招引重大项目的承载能力。三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以强烈的机遇意识抢抓政策红利,把得准、接得稳、落得实,在获批省级特色园区、省级绿色工厂、省级农产品集聚区等荣誉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更多新试点、新政策、新项目落户园区。全力推动鸿谊牧业、海纳食品申报国家级龙头企业,推动智泽源申报“首台(套)”,围绕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积极引导萨固密、中兴线缆、立德科技申报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切实培育好各类创新主体的入库工作。力争全年新增“小升规”企业4户、高新技术企业4户、雏鹰瞪羚企业2户、科技型中小企业20户。

(三)抓项目,提升质效。一是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尽快投产。做好金天马、辽宁希泰、智泽源等重点项目的燃气、道路、电力等要素保障工作,助力企业释放更大产能,力争金天马产值实现20亿元、辽宁希泰产值实现6亿元、智泽源产值实现3亿元。二是壮大总部经济规模。积极帮助企业抢占市场份额,以“辽得成”为抓手,搭建供销渠道,汇聚行业内企业发展合力,推动以冠盛石化为代表的总部经济企业开拓市场,纳税突破1亿元,提升园区经济快速发展。三是千方百计盘活存量。整合优化闲置资产,制定分类清晰、需求明确的闲置资产台账,掌握企业项目对接需求,加强与市国资、银行的对接,为闲置企业搭建资源互通平台,全力盘活剩余5.9万平闲置厂房、7万平闲置土地,推动域内企业健康发展。

(四)抓运营,促进改革。一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进一步厘清管委会与国企公司职责划分,持续推进“管委会+公司”的运营模式,提升干事创业热情,发挥国有资产效能,推行国企公司实体化运行、扁平化管理。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好服务组合拳,助力园区497家企业发展提质增效。持续推进“免审即享”服务,优化审批方式。完善政企沟通常态化机制,邀请营商环境监督员定期组织开展常态化政企联席会、座谈会,有针对性的对企业进行精准帮扶,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不断提升园区营商环境,让企业群众满意。三是提升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在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上,持续开展环保巡查工作,时刻做好中央环保督察迎检工作,加速推进硼泥整治工作,力争在5月前通过外运填埋方式处置剩余55万吨硼泥。在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上,围绕重点攻坚任务、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形成安全生产工作合力,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在强化债务管理上,坚持把防控债务风险作为财政工作底线任务。及时、足额完成市财政年初下达的还本付息目标任务,全力遏制债务增量,坚决守牢债务风险红线。

(五)抓党建,凝聚合力。一是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党的建设,落实健全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做好市委巡察任务的整改落实,在体制机制、作风建设等方面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党员干部务实担当作风,在推动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落实上释放新效能。二是加强党的阵地建设,将实践活动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提高理论学习质量和水平。强化党组织建设,继续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为党组织培养后备力量,预计发展党员6人。切实开展非公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星级评定”工作,打造“特色支部”,进一步提升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和单独组建率。三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宣传导向和信息发布管理,持续加强对网络舆情管控的能力,加强对党员职工网络行为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确保不发生任何网络意识形态问题。

 

中共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

2025年2月14日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